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报告内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入推进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课程思政建设,2022年10月28日,力学与工程科学院邀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的负责人,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科带头人、理学博士、加拿大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志明教授主讲,开展了主题为“言传身教,教书育人——‘谁在培养人’是做好课程思政之关键”的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学院一线教师现场参与了讨论交流。
叶志明教授首先就“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思政”进行了深入讲解。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要身正为范,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教授者应是专业教师。叶教授引用习近平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过的话,表示专业教师要守好课程思政这“一段渠”,耕好这“一方田”,要用专业语言讲出思政内容。
随后,叶志明教授就课程思政如何由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做了深刻阐述。一是要深入挖掘课程本身的育人价值,二是要实现学科与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换言之,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关键是回答“谁来教”“怎么教”和“怎么评”的问题。课程思政实践的关键在人,课程思政是人对人的教育,课程仅是载体。在“谁来教”的问题上,关键是教师,是教师在培养人。同样一门课程,教师不同则课程教学效果不同。课程思政成效的关键也在人,是学生,叶教授认为对课程思政的评价评的是学生的品性品行,是对立德树人成效的考核与评价,必须从学生角度呈现。在“怎么教”的问题上要言传身教,课程思政是教书育人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课程育人价值的挖掘要赋“育人”于“教书”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效果,注重思政元素的隐形植入,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将国家意识形态简单罗列,要真正将课程思政真正融入教学过程的全元素之中,实现“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育人。
最后,叶志明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课程思政之初心。课程思政是手段是载体,立德树人方是根本目的,课程思政是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初心的回归。鼓励学院教师们回归教育本质,立志做一名优秀教师,做对的事,做好的言传身教,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进行了提问和热烈的讨论。在场教师表示,通过聆听叶志明教授的分享,深受启发,对课程思政的实践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对今后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撰稿:杨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