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于细微处探真知,从平实里见真实:这位上大青年教授有点儿酷!

创建时间:  2021-04-06  裴志茹   浏览次数:

源自上大,耕耘上大。爱校情怀和荣校责任激励着他始终朝着“成为学术领域独当一面的学者”而不懈奋斗,他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与毅力对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事业,追求不息、探索不止,他就是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的丁虎教授。

1B642

丁虎,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连续体的振动分析与控制,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近百篇,其中JCR Q1期刊论文超过70篇。

求知若渴的“学者”

2005年秋,丁虎以一名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进入上海大学学习,师从陈立群教授,并在陈立群教授的影响下,严格要求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扎根科学研究。丁虎教授谈到,在陈立群教授身上,他学到了许多为人、为师、为学之道,其中对他影响最为深的,是陈立群教授的治学态度。而他自己也正因着脚踏实地、求知若渴,才能在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D57B

在研究轴向运动梁问题时,丁虎教授创新发展数值位形基础上的摄动法,解决了动力学响应问题的求解问题;同时,他提出的截断收敛性判定方法,也成为该类问题研究的重要基础。他还通过建立单向离合器的精细化模型,以数学语言成功描述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13A80

边界控制是一种新颖的控制方式,它可以跟结构支撑作为一体,更容易被工程应用所接受;另一方面,数学上对这类特殊边值问题进行求解是困难的,而对连续体进行振动控制效能的评估也没有先例,丁虎教授针对这类问题,发展了近似解析法,发展了数值计算方法,提出了连续体振动控制评价指标。

丁虎教授多次参与申报科研项目,为相关领域研究贡献知识力量。其中《轴向运动连续体的振动、稳定性和混沌》于2014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高速运动刚柔相互作用系统非线性建模与振动分析》于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运动柔性体的振动与稳定性研究》于2017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轴向运动黏弹性梁复杂共振响应研究》入选2017年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

为了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研究水平,丁虎教授曾先后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杜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进行访问学习。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多位专家学者的认可。

创新发展的“智者”

丁虎教授不仅专心学术,也十分重视教学。在他看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各有差异,而要培养一流创新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发每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1B1AF

丁虎教授会逐一细致地了解他的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制定研究课题和培养方案。对于自主学习型学生,他着眼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探索研究领域,给予学生创新发展空间,并在大方向上进行建议和指导;对于“慢热型”学生,他重在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多次讨论交流,定期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逐步引导他们树立科研信心。

至今,丁虎教授已培养出一大批“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他所带的硕士研究生张国策、时伉丽、严巧赟先后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其指导的研究生共10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数十人获各类校级、市级荣誉称号。丁虎教授认为,科研是大学发展的需要,一所大学没有科研,就会停滞不前;而教学是大学的根本,离开育人,大学则没有存在的意义。

14905

丁虎教授在工作中不断践行这一理念。在日常的教学中,他总是用心将课程逻辑理清,由浅入深,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并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始终保持着课程内容的新鲜感和时代感,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

平易近人的“师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用在丁虎教授身上恰如其分。在学生心目中,丁老师是把实验室当家的“守楼人”,每每走进实验室,学生们总能看到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中一串又一串的实验数据,手边还不断记录着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指针一点点划过,丁老师常常会错过饭点,而他似乎也习以为常,迅速泡好方便面,又重新坐回电脑前继续工作,学生们看在眼里,就互相约定好要轮流“监督”丁老师去吃饭。

15E65

“忽视”自己的丁老师却从来不会忘记学生。同学们都说,丁老师对科研的激情满怀深深地影响了他们。晚上12点,漆黑的教学楼里总有一盏灯为同学们点亮,为了能帮助论文写作陷入瓶颈的同学,丁老师与大家一起展开头脑风暴,将行文思路理清、把重点难点摸透。他将这种无微不至的关爱做到每时每刻,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热爱力学、热爱科研。

19E88

学术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在论文投稿时不免碰壁,问题或小或大,但丁虎教授总是会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哪怕自己的课题任务已经十分忙碌,他还是会抽出几天时间,从搭建论文根基入手,告诉学生问题所在,授之以渔,学生也能从中学习和训练到更有意义的东西——严谨的逻辑思考能力。

十二年的孜孜不倦,从上大的求知学子变为独树一帜的授业老师,丁虎教授始终关注着国家需求与科研瓶颈,关注着每一个细小的科研难题,关心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他把精力和汗水倾注在自己所热爱的科研教育事业中,作为学者,他治学严谨,硕果累累;作为师者,他用心用情,传道解惑。








上一条:湍流前沿基础研究的上大探索者,他说“学生,是老师的第二张名片”

下一条:“坚守初心担使命 潜心育人书华章”——陈立群教授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于细微处探真知,从平实里见真实:这位上大青年教授有点儿酷!

创建时间:  2021-04-06  裴志茹   浏览次数:   

源自上大,耕耘上大。爱校情怀和荣校责任激励着他始终朝着“成为学术领域独当一面的学者”而不懈奋斗,他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与毅力对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事业,追求不息、探索不止,他就是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的丁虎教授。

1B642

丁虎,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连续体的振动分析与控制,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近百篇,其中JCR Q1期刊论文超过70篇。

求知若渴的“学者”

2005年秋,丁虎以一名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进入上海大学学习,师从陈立群教授,并在陈立群教授的影响下,严格要求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扎根科学研究。丁虎教授谈到,在陈立群教授身上,他学到了许多为人、为师、为学之道,其中对他影响最为深的,是陈立群教授的治学态度。而他自己也正因着脚踏实地、求知若渴,才能在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D57B

在研究轴向运动梁问题时,丁虎教授创新发展数值位形基础上的摄动法,解决了动力学响应问题的求解问题;同时,他提出的截断收敛性判定方法,也成为该类问题研究的重要基础。他还通过建立单向离合器的精细化模型,以数学语言成功描述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13A80

边界控制是一种新颖的控制方式,它可以跟结构支撑作为一体,更容易被工程应用所接受;另一方面,数学上对这类特殊边值问题进行求解是困难的,而对连续体进行振动控制效能的评估也没有先例,丁虎教授针对这类问题,发展了近似解析法,发展了数值计算方法,提出了连续体振动控制评价指标。

丁虎教授多次参与申报科研项目,为相关领域研究贡献知识力量。其中《轴向运动连续体的振动、稳定性和混沌》于2014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高速运动刚柔相互作用系统非线性建模与振动分析》于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运动柔性体的振动与稳定性研究》于2017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轴向运动黏弹性梁复杂共振响应研究》入选2017年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

为了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研究水平,丁虎教授曾先后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杜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进行访问学习。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多位专家学者的认可。

创新发展的“智者”

丁虎教授不仅专心学术,也十分重视教学。在他看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各有差异,而要培养一流创新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发每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1B1AF

丁虎教授会逐一细致地了解他的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制定研究课题和培养方案。对于自主学习型学生,他着眼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探索研究领域,给予学生创新发展空间,并在大方向上进行建议和指导;对于“慢热型”学生,他重在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多次讨论交流,定期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逐步引导他们树立科研信心。

至今,丁虎教授已培养出一大批“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他所带的硕士研究生张国策、时伉丽、严巧赟先后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其指导的研究生共10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数十人获各类校级、市级荣誉称号。丁虎教授认为,科研是大学发展的需要,一所大学没有科研,就会停滞不前;而教学是大学的根本,离开育人,大学则没有存在的意义。

14905

丁虎教授在工作中不断践行这一理念。在日常的教学中,他总是用心将课程逻辑理清,由浅入深,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并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始终保持着课程内容的新鲜感和时代感,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

平易近人的“师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用在丁虎教授身上恰如其分。在学生心目中,丁老师是把实验室当家的“守楼人”,每每走进实验室,学生们总能看到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中一串又一串的实验数据,手边还不断记录着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指针一点点划过,丁老师常常会错过饭点,而他似乎也习以为常,迅速泡好方便面,又重新坐回电脑前继续工作,学生们看在眼里,就互相约定好要轮流“监督”丁老师去吃饭。

15E65

“忽视”自己的丁老师却从来不会忘记学生。同学们都说,丁老师对科研的激情满怀深深地影响了他们。晚上12点,漆黑的教学楼里总有一盏灯为同学们点亮,为了能帮助论文写作陷入瓶颈的同学,丁老师与大家一起展开头脑风暴,将行文思路理清、把重点难点摸透。他将这种无微不至的关爱做到每时每刻,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热爱力学、热爱科研。

19E88

学术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在论文投稿时不免碰壁,问题或小或大,但丁虎教授总是会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哪怕自己的课题任务已经十分忙碌,他还是会抽出几天时间,从搭建论文根基入手,告诉学生问题所在,授之以渔,学生也能从中学习和训练到更有意义的东西——严谨的逻辑思考能力。

十二年的孜孜不倦,从上大的求知学子变为独树一帜的授业老师,丁虎教授始终关注着国家需求与科研瓶颈,关注着每一个细小的科研难题,关心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他把精力和汗水倾注在自己所热爱的科研教育事业中,作为学者,他治学严谨,硕果累累;作为师者,他用心用情,传道解惑。









上一条:湍流前沿基础研究的上大探索者,他说“学生,是老师的第二张名片”

下一条:“坚守初心担使命 潜心育人书华章”——陈立群教授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