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实验20 伯努里方程实验

创建时间:  2019-11-07  丁珏   浏览次数:

实验20 伯努里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测定并绘制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头线,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  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3.  掌握流速、能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附图)

(1)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  毕托管测压管(表中标*的测压管,测总压),用以测读毕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须注意一般情况下 与过流断面的总水头 不同(因一般u v),它的水头线只能定性表示总水头变化趋势;

2.  普通测压管(表中未标*者,测静压),用以定量测量该处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流量调节阀8来调节,流量由重量-时间法(电子称、秒表另备)(其余实验类同)。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值(均匀流或渐变流断面流体动压强符合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即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先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静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总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流量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例连通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打开阀流量阀8,观察思考: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2)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3)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4)测点(12)、(13)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5)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8打开到某一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托管供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观察装置中均匀流、急变流断面上各点的压强大小,总结出一般规律,并与理论教学中的结果比较,验证基本理论。

5.改变流量2~3次,重复上述测量。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管液面接近标尺零点。

6.实验结束前,需校核在流量调节阀关闭时,各测压管及毕托管液面是否水平,若否,要重测。

7.实验结束后,关闭水泵开关,拔下电源插头,打开流量阀,放空水箱,将滑动直尺等配套实验工具归放原位,擦干实验台和附近地面上的水迹。

注意事项:

1,流量调节阀开启要缓慢,并注意观察测压管中液位的变化,不要让测压管液面下降太多,以免形成局部真空而将空气倒吸入管道流里。

2,实验量测一定要待水流稳定后才能进行。

3,每次测量流量后,水桶中的水要倒进装置中的回流接水槽,以免循环水不够。

4,注意爱护秒表、电子称等辅助实验工具。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实验装置台号No

1.记录有关常数

均匀段 ,    缩管段 ,   扩管段

水箱液面高程   上管道轴线高程

(1管径记录表)

测点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管径

cm

两点间距cm

测点67所在断面内径为D2,测点1617D3,其余均为D1

*者为总压管测点。

2.  量测 并记入表2

(2测记测压管压力数值表,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单位 cm)

测点编号

2

3

4

5

7

9

10

11

13

15

17

19

Q

Cm3/s

实验次序

1

2

3

3.  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  绘制上述成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E~E和测压管水头线P~P。(轴向尺寸参见图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2上)。

(2)

六、成果分析及讨论:

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线头的变化趋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3.  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5.  毕托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略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附,伯努里方程实验测点位置示意图

计算数值表   1流速水头

管径d

cm

Q=              cm3/s  

Q=

Q=

A

v

v2/2g

A

v

v2/2g

A

v

v2/2g

2总水头

测点编号

Q

实验次序

1

2

3

上一条:实验19 流谱流线演示实验

下一条:实验21 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20 伯努里方程实验

创建时间:  2019-11-07  丁珏   浏览次数:   

实验20 伯努里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测定并绘制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头线,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  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3.  掌握流速、能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附图)

(1)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  毕托管测压管(表中标*的测压管,测总压),用以测读毕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须注意一般情况下 与过流断面的总水头 不同(因一般u v),它的水头线只能定性表示总水头变化趋势;

2.  普通测压管(表中未标*者,测静压),用以定量测量该处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流量调节阀8来调节,流量由重量-时间法(电子称、秒表另备)(其余实验类同)。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值(均匀流或渐变流断面流体动压强符合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即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先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静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总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流量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例连通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打开阀流量阀8,观察思考: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2)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3)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4)测点(12)、(13)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5)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8打开到某一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托管供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观察装置中均匀流、急变流断面上各点的压强大小,总结出一般规律,并与理论教学中的结果比较,验证基本理论。

5.改变流量2~3次,重复上述测量。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管液面接近标尺零点。

6.实验结束前,需校核在流量调节阀关闭时,各测压管及毕托管液面是否水平,若否,要重测。

7.实验结束后,关闭水泵开关,拔下电源插头,打开流量阀,放空水箱,将滑动直尺等配套实验工具归放原位,擦干实验台和附近地面上的水迹。

注意事项:

1,流量调节阀开启要缓慢,并注意观察测压管中液位的变化,不要让测压管液面下降太多,以免形成局部真空而将空气倒吸入管道流里。

2,实验量测一定要待水流稳定后才能进行。

3,每次测量流量后,水桶中的水要倒进装置中的回流接水槽,以免循环水不够。

4,注意爱护秒表、电子称等辅助实验工具。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实验装置台号No

1.记录有关常数

均匀段 ,    缩管段 ,   扩管段

水箱液面高程   上管道轴线高程

(1管径记录表)

测点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管径

cm

两点间距cm

测点67所在断面内径为D2,测点1617D3,其余均为D1

*者为总压管测点。

2.  量测 并记入表2

(2测记测压管压力数值表,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单位 cm)

测点编号

2

3

4

5

7

9

10

11

13

15

17

19

Q

Cm3/s

实验次序

1

2

3

3.  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  绘制上述成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E~E和测压管水头线P~P。(轴向尺寸参见图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2上)。

(2)

六、成果分析及讨论:

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线头的变化趋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3.  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5.  毕托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略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附,伯努里方程实验测点位置示意图

计算数值表   1流速水头

管径d

cm

Q=              cm3/s  

Q=

Q=

A

v

v2/2g

A

v

v2/2g

A

v

v2/2g

2总水头

测点编号

Q

实验次序

1

2

3


上一条:实验19 流谱流线演示实验

下一条:实验21 动量定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