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植物群落河道中细颗粒泥沙沉积模式研究

创建时间:  2023-12-15  毛霜霜   浏览次数:

主题:植物群落河道中细颗粒泥沙沉积模式研究

主讲:槐文信教授 (武汉大学)

时间:2023年12月18日(周一)上午9:30

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延长路149号力学所104室

主持:卢东强

【摘要】 海草植被常见于海岸线附近,通过调节水质,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以及栖息地等方式,成为健康海洋生态指标之一。海草的平均碳储存量远大于陆生植被,调查研究发现,一英亩的海草每年可以吸收大约740磅碳,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6212公里的碳排放,因此,海草植被可以有效的减缓温室效应,一直是全球碳储存研究方面的热点之一。以往研究发现17种不同海草斑块的碳储量最大相差18倍,这种差异性造成全球海草总碳储量预估的不确定性。是何种因素造成这种差异性?成为当前海草碳储量评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报告首先从基础的室内模型试验出发,寻求影响细颗粒泥沙沉积的因素,获得机理性的细颗粒泥沙沉积模式数据,进而提出基于拉格朗日观点的随机位移模型(RDM)实现了植物群落细颗粒泥沙沉积的精细预报。发现植被密度和近床紊动能均是影响泥沙沉积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植被密度是主导因素。

【嘉宾】槐文信,武汉大学二级教授,珞珈杰出学者,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指委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执行主编、《Journal of Hydro-environment Research》、《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副主编,《水利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等编委。主要从事生态环境水力学研究,在含植物河道环境水力学、水沙动力学与河道生态修复水力调控等方面取得系统性研究成果。

主持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重点项目2项),发表论文论著378篇(部),其中SCI 收录168篇,Google学术被引5233次,2022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2)、周培源水动力学一等奖(2021)、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2018)、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2013)。1996年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热烈欢迎感兴趣的教师与学生参加

wwww@SIAMM (Weekly Workshop on Water Waves)

上一条:钱伟长力学 SEMINAR 959:跨尺度流体物理和先进材料制造

下一条:钱伟长力学 SEMINAR 958:固液界面润湿和限域传质的微尺度力学


植物群落河道中细颗粒泥沙沉积模式研究

创建时间:  2023-12-15  毛霜霜   浏览次数:   

主题:植物群落河道中细颗粒泥沙沉积模式研究

主讲:槐文信教授 (武汉大学)

时间:2023年12月18日(周一)上午9:30

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延长路149号力学所104室

主持:卢东强

【摘要】 海草植被常见于海岸线附近,通过调节水质,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以及栖息地等方式,成为健康海洋生态指标之一。海草的平均碳储存量远大于陆生植被,调查研究发现,一英亩的海草每年可以吸收大约740磅碳,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6212公里的碳排放,因此,海草植被可以有效的减缓温室效应,一直是全球碳储存研究方面的热点之一。以往研究发现17种不同海草斑块的碳储量最大相差18倍,这种差异性造成全球海草总碳储量预估的不确定性。是何种因素造成这种差异性?成为当前海草碳储量评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报告首先从基础的室内模型试验出发,寻求影响细颗粒泥沙沉积的因素,获得机理性的细颗粒泥沙沉积模式数据,进而提出基于拉格朗日观点的随机位移模型(RDM)实现了植物群落细颗粒泥沙沉积的精细预报。发现植被密度和近床紊动能均是影响泥沙沉积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植被密度是主导因素。

【嘉宾】槐文信,武汉大学二级教授,珞珈杰出学者,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指委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执行主编、《Journal of Hydro-environment Research》、《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副主编,《水利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等编委。主要从事生态环境水力学研究,在含植物河道环境水力学、水沙动力学与河道生态修复水力调控等方面取得系统性研究成果。

主持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重点项目2项),发表论文论著378篇(部),其中SCI 收录168篇,Google学术被引5233次,2022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2)、周培源水动力学一等奖(2021)、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2018)、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2013)。1996年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热烈欢迎感兴趣的教师与学生参加

wwww@SIAMM (Weekly Workshop on Water Waves)


上一条:钱伟长力学 SEMINAR 959:跨尺度流体物理和先进材料制造

下一条:钱伟长力学 SEMINAR 958:固液界面润湿和限域传质的微尺度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