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朱杰江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绿色建筑优化研究。主要包含高层混凝土结构推覆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筑结构多级优化、基于连续化模型的高层建筑结构抗侧刚度的优化、紧扣规范沉降计算要求的桩土-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及优化、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构件优化。
联系方式: zhujjt@shu.edu.cn
个人简介:
江苏靖江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类结构专业评标专家,上海市超限高层抗震审查专家、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会员、住建部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上海分委员会专家。
学习工作经历
2000年于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1996年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任职资格考试中名列全国第一,并取得了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任职资格。
1983~1999一直在设计单位从事结构设计和结构优化研究工作,工作过的单位有:机械部第四设计研究院、常州市第二建筑设计院、常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煤炭部北京设计研究院常州分院,先后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主持负责了多个大型工业厂房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1995年主持了41层上海峻岭广场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在设计单位,一直开展结构优化研究,并将优化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本人任组长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优化”研究课题获得了江苏省TQC小组成果表扬奖,采用优化设计法设计的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3号标准厂房”获常州市优秀设计三等奖。
1999年至今,主要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2016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建筑信息化时代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主持了上海市高等学校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框架-芯筒带刚臂层结构体系的优化研究”、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多塔楼地下结构关键问题的研究”、中日合作研究项目“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结构弹塑性耐震性能及制震装置作用的研究”、上海市教委教育发展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上海崇明生态人居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的子课题研究-生态建筑结构优化研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了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项。负责主持了大型横向科研项目《建筑结构优化研究》30项,桩、土、基础共同作用研究项目8项。
在《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自然灾害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等重要杂志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余篇;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优化程序、复杂体形高层结构三维推覆分析程序、高层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群桩沉降计算程序、空间钢筋混凝土框架实用优化分析程序、基于SAP2000API的考虑共同作用的群桩沉降计算软件。主编教材《建筑结构优化及应用》。
曾获江苏省常州市建委授予的"常州市建委系统新长征突击手"(1991)、"上海市育才奖"(2007)、"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参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参与)、“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2013年)、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四)、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
研究生培养与招生
在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中,博士生毕业2名、硕士生毕业60名
计划招收博士生:1名/年,硕士生:4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