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4 沿程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加深了解圆管层流和紊流的沿程损失随平均流速变化的规律,绘制
   曲线;
曲线;
2.         掌握管道沿程阻力系数的量测技术和应用气---水压差计及电测仪测量压差的方法;
3.         将测得的
   关系值与莫迪图对比,分析其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实验成果分析能力。
关系值与莫迪图对比,分析其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实验成果分析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
 
根据压差测法不同,有两种型式:
型式
   压差计测压差。低压差时采用水压差计4量测。装置简图如图1所示。
   压差计测压差。低压差时采用水压差计4量测。装置简图如图1所示。
型式
   电子量测仪测压差。高压差时用电子量测仪(简称电测仪)量测。
  电子量测仪测压差。高压差时用电子量测仪(简称电测仪)量测。
 本实验装置设备有:
1,自动水泵与稳压器
   自循环高压恒定全自动供水器由离心泵、自动压力开关、气—水压力罐式稳压器等组成。压力超高时能自动停机,过低时能自动开机。为避免因水泵直接向实验管道供水而造成的压力波动等影响。离心泵的输水是先进入稳压器的压力罐,经稳压后再送向实验管道。
2,旁通道与旁通阀
   由于本实验装置所采用水泵的特性,在供小流量时有可能时开时停,从而造成供水压力的较大波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供水器设有与蓄水箱直通的旁通道(图中未标出),通过分流可使水泵持续稳定运行。旁通管中设有调节分流量至蓄水箱的阀门,即旁通阀,实验流量随旁通阀开度减小(分流量减小)而增大。实际上旁通阀又是本装置用以调节流量的重要阀门之一。
3,稳压管   为了简化排气,并防止实验中再进气,在传感器前连接由2只充水(不满顶)之密封立筒构成。
4、电测仪   由压力传感器和主机两部分组成。经由连通管将其接入测点。压差读数(以厘米水柱为单位)通过主机显示。
三、实验原理
由达西公式   
  
得
   (7.1)
               (7.1)
     
  
另由能量方程对水平等直径圆管可得
             
   (7.2)
                         (7.2)
压差可用压差计或电测。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准备
   对照装置图和说明,搞清各组成部件的名称、作用及其工作原理;检查蓄水箱水位是否够高及旁通阀10是否已关闭。否则予以补水并关闭阀门;记录有关实验常数;工作管内径d和实验管长L(标志于蓄水箱)。
   对照装置图和说明,搞清各组成部件的名称、作用及其工作原理;检查蓄水箱水位是否够高及旁通阀10是否已关闭。否则予以补水并关闭阀门;记录有关实验常数;工作管内径d和实验管长L(标志于蓄水箱)。
准备
   启动水泵。本供水装置采用的是自动水泵,接通电源,全开阀10,打开供水阀9,水泵自动开启供水。
  启动水泵。本供水装置采用的是自动水泵,接通电源,全开阀10,打开供水阀9,水泵自动开启供水。
准备
   调节量测系统。
  调节量测系统。
1、  夹紧水压计止水夹,打开出水阀7和进水阀9(逆钟向),关闭旁通阀10(顺钟向),启动水泵排除管道中的气体。
2、  全开阀10,关闭阀7,松开水压计止水夹,并旋松水压计之旋塞F1,排除水压计中的气体。随后,关阀9,开阀7,使水压计的液面将至标尺零指示附近,即旋紧F1。再次开启阀9并立即关闭阀7,稍候片刻检查水压计是否齐平,如不平则需重调。
3、  水压计齐平时,则可旋开电测仪排气旋钮,对电测仪的连接水管通水、排气,并将电测仪调至“000”显示。
4、  实验装置通水排气后,即可进行实验测量。在阀10、阀9全开的前提下,逐次开大出水阀7,每次调节流量时,均需稳定2~3分钟,流量愈小,稳定时间愈长;测流时间不小于8~10秒;测流量的同时,需测记水压计(或电测仪)、温度计(温度表应挂在水箱中)等读数;
       层流段:应在水压计
   (夏季)[
(夏季)[
   (冬季)]量程范围内,测记3~5组数据。
(冬季)]量程范围内,测记3~5组数据。
       紊流段:夹紧水压计止水夹,开大流量,用电测仪记录
   值,每次增量可按
值,每次增量可按
   增加,直至测出最大的
增加,直至测出最大的
   值。阀的操作次序是当阀9、阀10开至最大后,逐渐关闭阀10,直至
值。阀的操作次序是当阀9、阀10开至最大后,逐渐关闭阀10,直至
   显示最大值。
显示最大值。
5、  结束实验前,应全开阀10,关闭阀7,检查水压计与电测仪是否指示为零,若均为零,则关闭阀9,切断电源。否则,表明压力计已进气,需重做实验。
6、  实验结束后,关闭水泵及电测仪开关,拔下电源插头,打开流量阀,放空水箱,将配套实验工具归放原位,擦干实验台和附近地面上的水迹。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1、  记录参数  圆管直径d=      cm,量测段长度L=      cm
2、  记录及计算(见表1)
3、  绘图分析*   绘制
   曲线,并确定指数关系值m的大小。在厘米纸上以
曲线,并确定指数关系值m的大小。在厘米纸上以
   为横坐标,以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点绘所测的
为纵坐标,点绘所测的
   关系曲线,根据具体情况连成一段或几段直线。求厘米纸上直线的斜率
关系曲线,根据具体情况连成一段或几段直线。求厘米纸上直线的斜率
  
      将从图上求得的m值与已知各流区的m值(即层流m=1,光滑管流区m=1.75,粗糙管紊流m=2.0,紊流过渡区1.75<m<2.0)进行比较,确定流区。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
1、  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实验管道安装成向下倾斜,是否影响实验成果?
2、  据实测m值判别本实验的流区。
3、  工程中钢管中的流动,大多为光滑紊流或紊流过渡区,而水电站泄洪洞的流动,大多为紊流阻力平方区,其原因何在?
4、  管道的当量粗糙度如何量得?
☆  5、本次实验结果与莫迪图吻合与否?试分析其原因。
表1
 
  
   | 次序 | 重量 | 时间 | 流量 | 流速 | 水温 | 粘度 | 雷诺数 | 压差 | 沿程损失 | 系数 | 流区 | 
  
   |  |  | 
  
   | 1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