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谈“道”之无为治学——以桥梁抗震研究为例

创建时间:  2021-06-28  包扬娟   浏览次数:

人:袁万城教授,同济大学

报告时间:2021629日(周二)09:00-11:00

报告地点:土木工程系312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袁万城,1962年生,江西九江人。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工作;1994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中1995年至2000年担任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主任。致力于事桥梁结构振动与抗震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在桥梁减震体系理论研究、地震易损性及风险评估,新型减震装置研发应用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主持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7项国自然面上项目;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的10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99项;主持或参与多部标准规范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多项研究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

报告简介

报告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即哲学理念及意义,研判问题拓展潜力,借力借势提高效能,无为治学之断层减震体系与装置研究。以哲学为出发点,指出思想引领在科研和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抓住事物发展的大势,结合自身优势,形成特色和侧重点;坚持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与企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在科研问题中同样需要坚持思想引领,运用平衡的理念发展减震设计理念,提出基于力与位移平衡的桥梁减隔震设计。

上一条:数值试验:第三种科学研究方法

下一条:力学所SEMINAR 916:软薄膜失稳力学


谈“道”之无为治学——以桥梁抗震研究为例

创建时间:  2021-06-28  包扬娟   浏览次数:   

人:袁万城教授,同济大学

报告时间:2021629日(周二)09:00-11:00

报告地点:土木工程系312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袁万城,1962年生,江西九江人。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工作;1994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中1995年至2000年担任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主任。致力于事桥梁结构振动与抗震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在桥梁减震体系理论研究、地震易损性及风险评估,新型减震装置研发应用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主持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7项国自然面上项目;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的10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99项;主持或参与多部标准规范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多项研究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

报告简介

报告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即哲学理念及意义,研判问题拓展潜力,借力借势提高效能,无为治学之断层减震体系与装置研究。以哲学为出发点,指出思想引领在科研和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抓住事物发展的大势,结合自身优势,形成特色和侧重点;坚持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与企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在科研问题中同样需要坚持思想引领,运用平衡的理念发展减震设计理念,提出基于力与位移平衡的桥梁减隔震设计。


上一条:数值试验:第三种科学研究方法

下一条:力学所SEMINAR 916:软薄膜失稳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