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在北京隆重举行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上海大学组织全体师生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方式收听收看直播。
校领导与假期留校学生、在校干部和教师、退役大学生、迎新志愿者、提前报到学生等在图书馆报告厅共同观看纪念大会和阅兵仪式。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师生于宝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HE楼、土木楼等会场以及线上平台同步观看直播,共同见证这一凝聚民族自豪感的历史时刻。
镜头中铿锵有力的步伐、气势如虹的装备方队,引发现场一次次由衷的掌声。学院的师生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在庄重而激昂的氛围中深切感受国家强盛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师生热议
收看阅兵仪式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政大课,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历史自信。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在受阅方队前期训练的视频中,英雄部队受阅战士在回答辛苦之问时高呼“苦不苦,想想民族屈辱。累不累,想想抗战先辈。”这是英雄血脉的时代传承,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赓续弘扬,是民族复兴的时代呐喊。阅兵仪式上展示的无人作战体系和装备,体现了新质战斗力的技术驱动,是科技强军和人才强军的鲜明标志。长缨在手,对新技术和复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个人岗位上凝聚意志,团结奋斗,以实际行动在历史长河中共同书写复兴篇章!
——学院党委书记 吴铭
今天的阅兵仪式,庄严肃穆、气势恢宏。让我们共同铭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史、缅怀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付出巨大牺牲的先辈。彰显了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防军事力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科技强军战略引领下,武器装备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维护和平捍卫正义的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底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田忠
这场阅兵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我深切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党员,我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观看阅兵激发的满腔热血转化为扎实工作的不竭动力,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党员 赵建中
阅兵仪式上,抗战老兵的身影让我尤为感动。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我将以抗战精神为动力,立足岗位,严谨务实,为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教师党员 余振鹏
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彰显着祖国的强大,尤其是东风-61、东风-5C等先进军备令我影响深刻。阅兵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和平的守护。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不能忘却这段艰难岁月,更要不断汲取历史经验,在奋进道路上砥砺前行。
——2024级本科生 朱科亦
历史的坐标不会褪色,英雄的脊梁永远挺立。当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史为鉴、向英雄看齐,民族的记忆便会代代相传,民族的精神便会生生不息!作为研究生党员,我深感震撼更觉责任重大。长安街上的铁流滚滚与实验室里的数据流淌,同是为强国奋斗的壮阔征程。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必将科研报国的赤诚初心,融入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日常攻坚,以创新动能守护盛世安宁,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2024级硕士研究生 孙晓琦
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我屡次为之震撼。镜头掠过老兵面庞,皱纹镌刻岁月与伤痕,脊梁依旧挺立;方阵步伐铿锵、装备整齐,彰显国家自信与力量,也告慰先烈——他们以青春热血换来山河无恙。作为研究生,我将把家国情怀落在实处:在课堂与实验室追求真知,打磨数据与代码;在协作中真诚互助,融“小我”于“大我”;在日常投身志愿与科普,传递历史记忆、珍爱和平。以专业报国,以行动护国。
——2024级硕士研究生 赵若男
大阅兵既是纪念抗战胜利的重大仪式,也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观看,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崛起的坚韧精神,也更加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作为博士研究生党员,我联想到科研攻关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科技创新正是强国强军的重要支撑。阅兵让我更加坚定信念:要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既要在实验室里沉下心搞科研,也要在思想上严守纪律、作风务实,以自己的学术成果和责任担当,为新时代的强国之路贡献一份力量。
——2021级博士研究生 窦博
今天,力工师生怀着赤诚之心
以庄严之礼告慰英烈先辈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用行动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