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星辰闪耀十五载,精神镌刻于心间

创建时间:  2025-07-31  裴志茹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30日,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先生逝世已有十五年。岁月流转,但“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精神,已融入上海大学力工人的血脉、镌刻在心间,成为学科发展最坚强的支撑。

“无名无利无悔”

1937年,钱伟长先生就读清华大学时,所作的硒单游离光谱分析开创了我国稀土元素研究的先河,受到国际物理学界的重视。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与导师共同完成论文工作《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给出的薄板薄壳非线性内禀方程被科学界称为“钱伟长方程”。1942年,他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担任研究工程师,在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理论的论文。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变扭率的扭转》一文,被冯·卡门称为自己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弹性力学论文。1951年,他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室,后来又与钱学森先生一起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他研究提出的有关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的参数摄动解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56年他被波兰科学院选为院士。

1980年,他创办《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1983年,钱伟长先生怀着“办好一所高水平大学”的热忱,到上海工业大学,提出打破“四堵墙”的理念。1984年11月1日,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1994年后,他一直担任新组建上海大学的校长,沥血耕耘,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多伦多大学硕士生毕业合影(1941年3月,第一排左3)       参加国务院科学规划会议合影(1956年5月,第一排左2)

“有情有义有祖国”

钱伟长先生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佩,奋斗方向永远指向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立志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决心舍文从理,毅然由清华大学历史系转学物理。他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之中。

钱伟长先生1952年加入民盟,历任民盟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名誉主席。多年来,他带领广大民盟成员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他不断为保护历史文物、名胜古迹而呼吁,到重庆、苏州、扬州、曲阜等地深入调查,足迹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他对福建马尾港口提出的“束水攻沙”治理方法等,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采纳。1989年,他出任“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专家顾问组”组长,一干就是14年,为试验区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精力。他探索开拓的锐气、深入实践的笃行,深植于民盟成员心中。

     

第三届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合影(1997年8月,左3)                视察扬州大学(2001年2月,左2)

传扬钱伟长科学家教育家精神

承载钱伟长先生科研理想与教育理念,力学所成为了培养优秀力学人才、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基地。学科师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传扬钱伟长科学家教育家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砥砺强国之志,不忘初心,奋楫前行。2024年,“人工智能驱动的多物理耦合力学”研究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实现上海大学历史性的突破。“请进来、走出去”,学科积极主办各类学术会议和活动,交流研究成果、提升科学研究影响力。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已举办19届、湍流与噪声和CFD方法暑期高级讲习班,连续4年开班。2024人工智能驱动的力学研讨会,推动国内人工智能与力学交叉学科的发展。“钱伟长力学Seminar”系列讲座已举办995期,为力学学科师生们提供了与国内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对外科研合作交流。

力学所楼前的小花园里,钱伟长先生铜像的目光,注视着实验室里忙碌的师生。目光里,是“无名无利无悔”的坚守,是“有情有义有祖国”的温暖。这山海不移的目光,化作生生不息的动力,推动着学科成员前进的步伐,永远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

图片




下一条:从混凝土到AI建造:拥抱智慧建造与城市更新


星辰闪耀十五载,精神镌刻于心间

创建时间:  2025-07-31  裴志茹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30日,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先生逝世已有十五年。岁月流转,但“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精神,已融入上海大学力工人的血脉、镌刻在心间,成为学科发展最坚强的支撑。

“无名无利无悔”

1937年,钱伟长先生就读清华大学时,所作的硒单游离光谱分析开创了我国稀土元素研究的先河,受到国际物理学界的重视。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与导师共同完成论文工作《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给出的薄板薄壳非线性内禀方程被科学界称为“钱伟长方程”。1942年,他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担任研究工程师,在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理论的论文。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变扭率的扭转》一文,被冯·卡门称为自己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弹性力学论文。1951年,他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室,后来又与钱学森先生一起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他研究提出的有关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的参数摄动解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56年他被波兰科学院选为院士。

1980年,他创办《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1983年,钱伟长先生怀着“办好一所高水平大学”的热忱,到上海工业大学,提出打破“四堵墙”的理念。1984年11月1日,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1994年后,他一直担任新组建上海大学的校长,沥血耕耘,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多伦多大学硕士生毕业合影(1941年3月,第一排左3)       参加国务院科学规划会议合影(1956年5月,第一排左2)

“有情有义有祖国”

钱伟长先生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佩,奋斗方向永远指向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立志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决心舍文从理,毅然由清华大学历史系转学物理。他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之中。

钱伟长先生1952年加入民盟,历任民盟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名誉主席。多年来,他带领广大民盟成员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他不断为保护历史文物、名胜古迹而呼吁,到重庆、苏州、扬州、曲阜等地深入调查,足迹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他对福建马尾港口提出的“束水攻沙”治理方法等,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采纳。1989年,他出任“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专家顾问组”组长,一干就是14年,为试验区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精力。他探索开拓的锐气、深入实践的笃行,深植于民盟成员心中。

     

第三届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合影(1997年8月,左3)                视察扬州大学(2001年2月,左2)

传扬钱伟长科学家教育家精神

承载钱伟长先生科研理想与教育理念,力学所成为了培养优秀力学人才、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基地。学科师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传扬钱伟长科学家教育家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砥砺强国之志,不忘初心,奋楫前行。2024年,“人工智能驱动的多物理耦合力学”研究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实现上海大学历史性的突破。“请进来、走出去”,学科积极主办各类学术会议和活动,交流研究成果、提升科学研究影响力。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已举办19届、湍流与噪声和CFD方法暑期高级讲习班,连续4年开班。2024人工智能驱动的力学研讨会,推动国内人工智能与力学交叉学科的发展。“钱伟长力学Seminar”系列讲座已举办995期,为力学学科师生们提供了与国内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对外科研合作交流。

力学所楼前的小花园里,钱伟长先生铜像的目光,注视着实验室里忙碌的师生。目光里,是“无名无利无悔”的坚守,是“有情有义有祖国”的温暖。这山海不移的目光,化作生生不息的动力,推动着学科成员前进的步伐,永远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

图片





下一条:从混凝土到AI建造:拥抱智慧建造与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