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力工学院党支部书记王文昌参与“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讲述科研攻关故事

创建时间:  2025-05-23  裴志茹   浏览次数:

时值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师生的理论武装,发挥上海大学作为五卅运动策源地的红色资源育人功能,5月22日下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第6季)“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强国使命”主题党课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党课不仅是学校党委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响应落实市委组织部开展的“学思想 强作风 建新功”活动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五卅英烈何秉彝之孙何晓林、曾外孙刘富彬,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建工作部部长张美艳,校党委书记成旦红,相关部处、学院领导及年轻干部等400余位师生代表参加活动。党课由校党委副书记段勇主持。



本次课程共分为“五卅精神铭史册 百年薪火续基因”“科技报国抒壮志 勇攀高峰淬初心”“强国复兴必有我 继往开来建新功”三个篇章,通过情景党课、微演讲、微访谈和党委书记讲党课等形式,使师生感悟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汲取强国建设的奋进力量。



在第一篇章“五卅精神铭史册 百年薪火续基因”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守常党支部学生表演情景剧《五卅风雷》,生动再现了五卅运动时期的激烈斗争场景与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精神,让在场师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挺身而出、英勇斗争的精神。



五卅英烈何秉彝之孙何晓林以《上海大学:何秉彝实现抱负的地方》为题,深情回顾了何秉彝在上海大学的学习与革命经历,展现了上海大学作为革命先辈实现抱负的重要阵地,在培养革命人才、传播进步思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寄语青年学子,铭记历史,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青春之名,勇担强国使命,续写属于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老教授协会会长胡申生作《上海大学与五卅运动》的主题演讲,他从历史脉络出发,系统阐释了上海大学与五卅运动的关系,深入解读了五卅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强调了上大党组织在五卅运动中的坚强堡垒作用,指出上大师生参与开办工人夜校和工友俱乐部,走上了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五卅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更成为这场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在以“科技报国抒壮志 勇攀高峰淬初心”为题的第二篇章中,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薛至言现场采访了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周婷、精海团队程启兴、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王文昌、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丁研博四位师生党员,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上大师生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上大人在科技报国道路上勇攀高峰、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师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王文昌支书为现场师生与毕业生党员寄语:“科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双手把公式‘’进岩层。在油田,钻头每深入一米,地下的压力就增大一分。但压力,本就是向上的托举之力!”



王文昌支书所在研究团队持续在我国塔里木油田、西北油田、吐哈油田、长庆油田等二十余个油气田五万余口井成功实现多项技术转化。团队攻关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超深井控斜技术”,是综合了力学稳定性、材料可靠性、控制精准性的跨专业系统工程。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用实际行动践行钱伟长老校长:“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初心使命,持续攀登、挺膺担当。坚守油田的每个日夜,井深增加的每一米,压力变化的每一帕,井斜控制的每一度,都承载着力工人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在钻柱动力学增效技术攻关中,团队将钻井速度提高600%,钻柱失效率下降67%,为国家节流创效逾50亿元。



在第三篇章“强国复兴必有我 继往开来建新功”中,校党委书记成旦红讲授了《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强国使命》的主题党课。他指出,五卅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史上的重要篇章,上海大学在其中发挥了先锋队与桥头堡作用,其斗争历史成为学校红色基因的重要源头。

成旦红书记强调:一要洞察时代大势,明晰历史责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上大师生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支撑新质生产力跃升,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中展现担当。二要扎根红色热土,彰显上大担当。上海大学要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扎根红色热土、传承红色基因,在科技创新中彰显“上大担当”,积极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上大智慧”。三要青年砥砺奋进,书写强国华章。青年是强国建设的生力军,上大青年师生要锚定时代坐标、锤炼过硬本领、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与“国之大者”同频共振。奋进新征程,上大青年师生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勇挑重担,书写新时代的“上大答卷”。



五卅英烈何秉彝之曾外孙刘富彬带领全场师生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示范党课在上海大学海燕咏歌团带来的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中落下帷幕。



此次示范党课让师生们在回顾历史、感受榜样力量的同时,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强国使命的信念。上海大学师生将以此次党课为契机,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上大力量!



王文昌近五年在力学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共主持9项课题研究,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中石油塔里木油田专项等6项课题研究。工作至今获授权专利共计25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中海油上海分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现任中国力学学会波纹管及管道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核心期刊《石油钻探技术》、《东北石油大学学报》青年编委。现为上海市能源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上海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石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团队骨干成员。

力学学科是上海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支撑学科,也是学校重点建设和全力支持的学科,在学校以及同行的鼎力支持下,通过不懈努力学科快速发展,在能源力学方向取得较大突破。学科始终坚持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致力于解决科学技术创新中遇到的问题,使研究成果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下一条:2025年力学类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力工学院党支部书记王文昌参与“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讲述科研攻关故事

创建时间:  2025-05-23  裴志茹   浏览次数:   

时值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师生的理论武装,发挥上海大学作为五卅运动策源地的红色资源育人功能,5月22日下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第6季)“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强国使命”主题党课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党课不仅是学校党委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响应落实市委组织部开展的“学思想 强作风 建新功”活动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五卅英烈何秉彝之孙何晓林、曾外孙刘富彬,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建工作部部长张美艳,校党委书记成旦红,相关部处、学院领导及年轻干部等400余位师生代表参加活动。党课由校党委副书记段勇主持。



本次课程共分为“五卅精神铭史册 百年薪火续基因”“科技报国抒壮志 勇攀高峰淬初心”“强国复兴必有我 继往开来建新功”三个篇章,通过情景党课、微演讲、微访谈和党委书记讲党课等形式,使师生感悟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汲取强国建设的奋进力量。



在第一篇章“五卅精神铭史册 百年薪火续基因”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守常党支部学生表演情景剧《五卅风雷》,生动再现了五卅运动时期的激烈斗争场景与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精神,让在场师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挺身而出、英勇斗争的精神。



五卅英烈何秉彝之孙何晓林以《上海大学:何秉彝实现抱负的地方》为题,深情回顾了何秉彝在上海大学的学习与革命经历,展现了上海大学作为革命先辈实现抱负的重要阵地,在培养革命人才、传播进步思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寄语青年学子,铭记历史,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青春之名,勇担强国使命,续写属于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老教授协会会长胡申生作《上海大学与五卅运动》的主题演讲,他从历史脉络出发,系统阐释了上海大学与五卅运动的关系,深入解读了五卅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强调了上大党组织在五卅运动中的坚强堡垒作用,指出上大师生参与开办工人夜校和工友俱乐部,走上了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五卅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更成为这场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在以“科技报国抒壮志 勇攀高峰淬初心”为题的第二篇章中,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薛至言现场采访了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周婷、精海团队程启兴、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王文昌、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丁研博四位师生党员,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上大师生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上大人在科技报国道路上勇攀高峰、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师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王文昌支书为现场师生与毕业生党员寄语:“科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双手把公式‘’进岩层。在油田,钻头每深入一米,地下的压力就增大一分。但压力,本就是向上的托举之力!”



王文昌支书所在研究团队持续在我国塔里木油田、西北油田、吐哈油田、长庆油田等二十余个油气田五万余口井成功实现多项技术转化。团队攻关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超深井控斜技术”,是综合了力学稳定性、材料可靠性、控制精准性的跨专业系统工程。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用实际行动践行钱伟长老校长:“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初心使命,持续攀登、挺膺担当。坚守油田的每个日夜,井深增加的每一米,压力变化的每一帕,井斜控制的每一度,都承载着力工人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在钻柱动力学增效技术攻关中,团队将钻井速度提高600%,钻柱失效率下降67%,为国家节流创效逾50亿元。



在第三篇章“强国复兴必有我 继往开来建新功”中,校党委书记成旦红讲授了《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强国使命》的主题党课。他指出,五卅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史上的重要篇章,上海大学在其中发挥了先锋队与桥头堡作用,其斗争历史成为学校红色基因的重要源头。

成旦红书记强调:一要洞察时代大势,明晰历史责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上大师生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支撑新质生产力跃升,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中展现担当。二要扎根红色热土,彰显上大担当。上海大学要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扎根红色热土、传承红色基因,在科技创新中彰显“上大担当”,积极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上大智慧”。三要青年砥砺奋进,书写强国华章。青年是强国建设的生力军,上大青年师生要锚定时代坐标、锤炼过硬本领、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与“国之大者”同频共振。奋进新征程,上大青年师生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勇挑重担,书写新时代的“上大答卷”。



五卅英烈何秉彝之曾外孙刘富彬带领全场师生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示范党课在上海大学海燕咏歌团带来的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中落下帷幕。



此次示范党课让师生们在回顾历史、感受榜样力量的同时,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强国使命的信念。上海大学师生将以此次党课为契机,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上大力量!



王文昌近五年在力学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共主持9项课题研究,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中石油塔里木油田专项等6项课题研究。工作至今获授权专利共计25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中海油上海分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现任中国力学学会波纹管及管道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核心期刊《石油钻探技术》、《东北石油大学学报》青年编委。现为上海市能源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上海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石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团队骨干成员。

力学学科是上海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支撑学科,也是学校重点建设和全力支持的学科,在学校以及同行的鼎力支持下,通过不懈努力学科快速发展,在能源力学方向取得较大突破。学科始终坚持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致力于解决科学技术创新中遇到的问题,使研究成果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下一条:2025年力学类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