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一次重大的改变和选择,都是因为国家的需要。他是周恩来总理盛赞的“三钱”之一,我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国家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他的家国情怀,在他亲手缔造的上海大学和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在中华大地上,正薪火相传。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成立40周年暨钱伟长科学家教育家精神研讨会上,他的学生、同事、朋友们回忆着与他相处的点滴,在缅怀、纪念中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钱伟长科学家教育家精神”。
“学成后一定要回来,给国家做贡献”
爱国,为国家做贡献是钱伟长科学家精神的底色,并融入到他对学生的教育中。1993年5月的一个下午,钱伟长专门抽出时间,将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即将赴加拿大留学的冯伟,叫到了上海大学“乐乎楼”二楼自己的书房内谈心指导。
“到了加拿大后一定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把学问做好,但也不用担心做不好。”年近耄耋的老人谆谆叮嘱,同时不忘打气。接着,他嘱咐学生,不要只在校园内活动,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了解社会,学习好的做法、好的经验。
学生临告别时,他又严肃地说道:“学成后一定要回来,给国家做贡献。”这句话伴着他郑重的神态、铿锵的语调,深深刻在学生的心头。他曾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1998年,当他通知让冯伟回国工作时,后者马上申请毕业很快便离开加拿大,回到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工作。
20世纪80年代,钱伟长为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所的博士生讲课。上海大学供图
“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以国家为重,是身为上海大学校长的他对学生们的第一要求,也是他作为科学家一生践行的信念。
1931年,刚上大学的他,听闻日军侵占东三省,便舍文从理,攻读物理,立志科学救国。1946年,已在美国取得卓越学术成就的他,果断放弃美国的一切,以探亲名义悄然回国,成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并组建清华大学力学系。1948年,有机会重返美国做研究的他,毅然在签证申请表上“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一栏填上“No”,放弃赴美。1958年,他被误打为“右派”,就算被发配到首都特钢厂做“炉前工”也不曾停止科学研究,还为钢厂建造了热处理车间,杠杆设备、液压机等多个技术改造成果让他深受工人爱戴。1971年,他听说中国的坦克因为缺乏高能电池经常半路抛锚,便从头学习化学知识,带领团队耗时3年研发出新型高能电池。1976年,已63岁的他开始学习计算机,10年后独创宏观字形编码法“钱码”,不仅为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IBM所采用,更获得当年度上海科技发明奖。八旬高龄,他还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孜孜不倦地钻研弹性板壳理论和中国魔方结构……
他一生学过多个专业,科研生涯涉足几十个行业,每一次重大的改变和选择,都是因为国家的需要。当有些人嘲讽他是“万能科学家”,他没有反驳,但他的回答掷地有声:“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