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疫情不停学,创新不停歇 —— 力工学院结构力学课程应对疫情开展创新教学

创建时间:  2022-03-04  裴志茹   浏览次数:

突发的疫情打乱了上海大学2021-2022冬季学期末的正常教学秩序。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根据上海大学教务部的科学部署,积极组织线上教学,全力保障学期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月3日下午7-8节课恰逢结构力学课程研究型项目答辩。该环节为结构力学课程持续多年开展的课程内研究型项目结题汇报,要求学生选择源于科研的项目课题,组队综合运用理论、仿真和实验手段,分析结构受力与变形特征,提出设计理论或优化设计。

虽然因为疫情影响,原定于线下课堂内的答辩转为线上进行,但是课程学生们依然贡献一场高质量的项目答辩会。陈昱等同学汇报了“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地铁跨线桥结构变形的可视化测量”,针对地铁大跨度桥梁结构在地铁列车经过时的变形,使用数字化手段分析远距离获取的光学图象,实现精确的非接触式测量。

图1: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地铁跨线桥结构变形的可视化测量

韦越瀚等同学汇报了“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模型制作”,针对城市交通关键节点设计了一种三跨桥结构,搭建了缩比例的竹木结构模型,并开展有限元计算机仿真,充分论证了该结构的受力特征。

图2: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模型制作

刘瀚枫等同学汇报了“三弹性铰框架的力学分析”,深入挖掘铁锭甲虫鞘翅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通过理论模型、有限元数值仿真和3D打印加载测试等综合手段,总结轻质生物结构受力以及快速实现能量耗散的力学原理。

图3:三弹性铰框架的力学分析

李亚琳等同学汇报了“上承式悬带桥的力学原理及其应用”,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功能需求,深入分析悬带桥的结构受力特征和优点,加深了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图4:上承式悬带桥的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课程负责人张能辉教授和其他4位团队教师参加线上答辩,针对学生汇报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继续深入和全面的思考问题。尽管受到网络网速影响,一段时间讨论转为文字聊天进行,但是答辩汇报和师生间地讨论进行地非常热烈,原定1小时完成的汇报持续了将近2个小时。

图5:课程负责人张能辉教授进行答辩会前准备

图6:网络会议讨论文字聊天记录

课程项目汇报答辩最终圆满结束。在课程结束时,课程教师和学生一起打开了摄像头互相致意。教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和项目研究期间的努力进行了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们在疫情期间坚持学习,期待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春季学期有更好的表现。学生们也受到鼓舞,表示在课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成长,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

图7:课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互相致意和问候

结构力学是力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强调解决复杂工程结构问题的能力,通过科教融合和项目实践训练学生对结构的本质理解、实验手段以及编程计算能力,使其初步具备理解复杂工程结构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多层次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融合中国代表性工程结构以及科研前沿,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文化自信。通过多年建设,上海大学结构力学课程获批上海市重点课程并验收为优,获批上海市精品课程,并于2020年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

上一条:用温暖抗击疫情,以祝福静待春回 ——力工学院闭环管理期间特色活动

下一条:喜报!我院叶志明教授牵头申报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疫情不停学,创新不停歇 —— 力工学院结构力学课程应对疫情开展创新教学

创建时间:  2022-03-04  裴志茹   浏览次数:   

突发的疫情打乱了上海大学2021-2022冬季学期末的正常教学秩序。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根据上海大学教务部的科学部署,积极组织线上教学,全力保障学期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月3日下午7-8节课恰逢结构力学课程研究型项目答辩。该环节为结构力学课程持续多年开展的课程内研究型项目结题汇报,要求学生选择源于科研的项目课题,组队综合运用理论、仿真和实验手段,分析结构受力与变形特征,提出设计理论或优化设计。

虽然因为疫情影响,原定于线下课堂内的答辩转为线上进行,但是课程学生们依然贡献一场高质量的项目答辩会。陈昱等同学汇报了“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地铁跨线桥结构变形的可视化测量”,针对地铁大跨度桥梁结构在地铁列车经过时的变形,使用数字化手段分析远距离获取的光学图象,实现精确的非接触式测量。

图1: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地铁跨线桥结构变形的可视化测量

韦越瀚等同学汇报了“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模型制作”,针对城市交通关键节点设计了一种三跨桥结构,搭建了缩比例的竹木结构模型,并开展有限元计算机仿真,充分论证了该结构的受力特征。

图2: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模型制作

刘瀚枫等同学汇报了“三弹性铰框架的力学分析”,深入挖掘铁锭甲虫鞘翅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通过理论模型、有限元数值仿真和3D打印加载测试等综合手段,总结轻质生物结构受力以及快速实现能量耗散的力学原理。

图3:三弹性铰框架的力学分析

李亚琳等同学汇报了“上承式悬带桥的力学原理及其应用”,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功能需求,深入分析悬带桥的结构受力特征和优点,加深了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图4:上承式悬带桥的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课程负责人张能辉教授和其他4位团队教师参加线上答辩,针对学生汇报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继续深入和全面的思考问题。尽管受到网络网速影响,一段时间讨论转为文字聊天进行,但是答辩汇报和师生间地讨论进行地非常热烈,原定1小时完成的汇报持续了将近2个小时。

图5:课程负责人张能辉教授进行答辩会前准备

图6:网络会议讨论文字聊天记录

课程项目汇报答辩最终圆满结束。在课程结束时,课程教师和学生一起打开了摄像头互相致意。教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和项目研究期间的努力进行了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们在疫情期间坚持学习,期待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春季学期有更好的表现。学生们也受到鼓舞,表示在课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成长,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

图7:课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互相致意和问候

结构力学是力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强调解决复杂工程结构问题的能力,通过科教融合和项目实践训练学生对结构的本质理解、实验手段以及编程计算能力,使其初步具备理解复杂工程结构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多层次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融合中国代表性工程结构以及科研前沿,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文化自信。通过多年建设,上海大学结构力学课程获批上海市重点课程并验收为优,获批上海市精品课程,并于2020年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


上一条:用温暖抗击疫情,以祝福静待春回 ——力工学院闭环管理期间特色活动

下一条:喜报!我院叶志明教授牵头申报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